
憶起路邊停車收費演進史,在2000年期間路邊隨處可見投幣式停車碼錶,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度改為悠遊卡收費,但因當時駕駛人悠遊卡使用率低,改以至今主要以外包廠商人工開單之作法。近年來,路邊停車主要的進步付款可採「多元支付」方式,不論持單便利商店繳付、結合手機、ETC帳單共同支付,甚至使用APP、網站電子支付,大幅提升駕駛人收受停車單據後的付款方式。
在科技進步的今天,唯一遲而未見大規模的改善為「停車開單」自動化,仰賴人工雖有維繫就業率之優點,然仍有潛在的誤差與精確性之問題。據悉台北市已於大安、中正區部份車格改採半自動化管理作法,以地磁感測方式,自動計算停入、駛出時間,但仍須輔以人工開單。南台灣的台南、高雄軟體園區則是透過車牌辨識及多元支付技術,試辦系統開單作業,值得期待未來應用。前述各項技術,以地磁感測而言,在台灣路面經常重鋪,恐為須納入推動考量之指標之一;若是設置路外設施,恐又擔心步入過往計時器歷經風吹雨打壞損、維修不易之問題。
基此,筆者在加拿大溫哥華眼見當地友人於路邊停車後,透過手機GPS定位停車格功能,以手機APP註冊駛入、駛出時間,並輔以開單員利用管理APP檢視車輛是否註冊停車之作法,或許可供國內停車管理單位參考。至於無手機APP駕駛人,則建議維持現行開單作法,開單員工作將主要以查核停車車輛是否已被駕駛人登記停車為主,可大量減少開單人力、響應環保減少使用開單紙張,亦可設計為APP停車、收費一條鞭之便利、公平之作法。
未來路邊停車收費管理,恐仍應克服各項技術之缺陷,朝向全自動化、智慧化之方式推動。在可保護用路人個資的前提下,結合現行ETC、悠遊卡/一卡通、手機APP等普及之自動化設備,相信定能達到路邊停車開單、多元支付自動化目標。如能達成,未來更可將路邊停車格空位動態資訊提供用路人即時參考,亦或透過路邊停車位週轉率大數據統計,檢討費率定價、收費方式等政策實施方式,建構政府更聰明的路邊停車管理措施,也提供用路人更方便的停車方式。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