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美商安達產物、美聯保險代理人未經保險局許可,於台灣虎航及華信航空兩家航空官網上販售旅遊平安險,兩家公司遭政府分別處以600萬及140萬元罰鍰,並且禁止銷售。此舉雖違反目前法令規範,但值得思考的是政府能否與時俱進,讓諸多產業透過電商化後,得以異業合作將餅做大呢?尤其運輸業又可透過異業結盟增加附帶收益,又為國際間勢不可擋之潮流!
事實上,如果您是一個國際旅行的重度使用者,運輸業者透過其自身網路平台增廣銷售之作法相當稀鬆平常,且真的帶來行前極大之便利性,亦為所謂的「附帶收益」產品,其中旅遊保險即為十分常見的產品。更甚有「租車」、「訂房」等。近幾年隨網路使用為必備,更出現販售旅遊地Wi-Fi SIM卡之業務。這樣的現象並非僅止於航空業,早已在歐美觸及於鐵路、客運,甚至郵輪等運輸企業。因此若看到文中航空業官網銷售保險受罰,一般稍具有國際觀之民眾勢必難以理解!
以運輸業販售前述產品,除銷售保險受限於保險金融相關法規外,匡住其他產品的緊箍咒實為「發展觀光條例」第27條。該條例雖在民國101年立榮航空與7-11 ibon 合作網路服務旅客購票遭罰後稍作修正,於第27條第3項排除「國內」海、路、空運輸事業之客票非旅行業者可經營,然在國際間比比皆是的商業模式,在國內卻不可行,實有待商榷是否合宜!
以國際知名的低成本航空亞洲航空為例,其網站銷售內容五花八門,從抵達吉隆坡的車票、Wi-Fi,更別提基本的保險、租車與訂房服務;檢視歐洲連結英法海底隧道的Eurostar,基本款提供火車票與旅館銷售,另亦提供保險。此類異業結盟手法,經常可見於國際間各類運輸業者銷售模式中。而弔詭的是卻未見政府開罰同樣於國內以上述方式經營之外籍航空、郵輪業者,顯見國內外業者在經營條件上之不平等待遇。
筆者誠摯地建議政府在近期開放保險業者電商服務新平台的同時,亦應檢視其他法規之鬆綁。就後疫情時代來說,說不定又有業者有其他先進之銷售產品異業結盟,又不慎觸法。政府在面對運輸業迅速變化電商的思維,應以協助整合與協助為基調,不論保險或是上述其他產品之網路電商銷售,台灣本地已落後國際至少十年以上,現在國際運輸業因疫情停擺、發展延宕,此時正是我們急起直追、做好準備的最佳時刻,莫再因不合時宜的舊「法」匡住發展!相信在解開緊箍咒後,陸海空的運輸業者都將趨之若鶩的發展電商銷售品項,為台灣的運輸業服務打開更精進的服務水準,同時民眾亦將有耳目一新之感受!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