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交通安全月【路口安全徵文活動】佳作獎 : 平安回家,日日好

交通論壇文章   |   03 11 月, 2022   |   posted by 交通論壇總主筆

李珮琪(台北市)

「七、六、五、四、三、二、一」小男孩看著交通號誌,朗朗上口跟著一起倒數,迎接綠燈的到來。每天早晨七點,小男孩和媽媽前往上學的路途中,過馬路時,已養成習慣,心中默數著「一、二、三」距離馬路三步,停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才不會被右轉的車撞到,過馬路時不要低頭,要左看右看再左看,注意轉彎車,並且仔細聆聽四方車輛的聲音來向。每一次在路口的「停看聽」,是他們往返安全之路的通行證。

上午九點,平安里的一群高齡長者聚集在里民活動中心,參加「交通安全知識宣導」活動,臺上的講師為了加強長者們的記憶,特地引用交通事故的新聞和影片來說明駕駛人行經「無號誌路口或閃紅、閃黃燈路口」的優先通行權和肇事責任如何分攤,以及「車輛慢看停、行人停看聽」的交通安全宣導重點,主辦單位還精心設計了行動道具來模擬行車路口,開放「有獎徵答」和「大家來找碴」,考考大家「停、讓」的交通規則。活動結束後,準備過馬路回家的王伯伯,想起剛才講師有提到「行人觸動按鈕」,附近的路口新加裝了延長綠燈秒數裝置,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王伯伯想體驗這顆按鈕的不同,果然多了這十五秒, 過馬路的心情變得很輕鬆,不再感到壓力很大,不用擔心步行緩慢的自己,陷在進退不得的行人穿越道。原來,靜默佇立在路口的「行人觸動按鈕」,貼近行人的心,也守護行動不便者的安全。

中午十二點,騎乘機車的外送員,飛也似地趕著送餐,經過閃光黃燈的路口,應該減速慢行,但是外送員沒有依照規定在接近路口時,將車輛減速慢行,還加速行駛,結果,砰的一聲撞上一輛女騎士,釀成車禍的意外。事故發生前,原本騎經閃光紅燈路口的女騎士,在路口前有先停車,左右觀看,確認無車後才往前騎,沒想到,外送員突然橫衝出現在她前方,措手不及直接撞上,造成自己身上多處擦傷。外送員這一撞,不僅自己受傷,外送接單全部泡湯,還撞傷了女騎士得不償失。外送員回想起剛才怵目驚心的畫面,如果不是媽祖有保佑,自己可能早已往生見祖先,下次通過閃光黃燈的路口,不能貪快,一定要減速慢行,避免肇事害人害己。

傍晚五點,剛結束一場午後雷陣雨的路口,路面積水遲遲未退,讓原本車水馬龍的路口,頓時交通大打結,慘遭飛濺水花突襲的行人、內心焦急趕著接孩子的駕駛人、不耐久候的喇叭聲喧嘩,在這裡分分秒秒的等待,承受四面八方壓力的路口彷彿隨時炸鍋,此時路口傳來響亮「嗶、嗶、嗶」的哨音,認真的義交雙手繁忙指揮著人、車的通行,為打結的交通提供解方。然而面對「超速」、「闖紅燈」所發生的交通事故,解方在哪裡? 解方就是每位用路人願意遵守交通規則。例如:行經幹道的車輛,有優先通行權,支道的車輛應予禮讓;駕駛人行經路口或轉彎時,願意減速慢行、願意停讓行人;行人也願意依規定行走行人穿越道、不穿越車道、不闖紅燈。有時只是因為駕駛人停車禮讓的小小動作,就讓行人感受大不同,開心地向車輛的駕駛人行點頭微笑之禮,表達感謝,讓路口不是危險凶惡如虎口,而是歡喜相逢的路口。

根據交通部的統計,國內每天平均有八個人因交通事故死亡,交通事故有近六成的比例發生在路口,小小的路口,和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很多停讓禮儀與習慣也藏在這個路口裡,如果每個用路人能夠遵守交通規則,把守法變修行,路口當道場,多一分停讓、少一分搶快,尊重彼此的用路權。下次當我們在路口與黃燈相遇,在停止線前,「該踩剎車?還是踩油門?」考驗著駕駛人的停讓習慣,期待每個交會的路口,大家都能安全通行、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