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初奈格颱風侵襲,國一汐止路段不敵連日大雨造成邊坡坍方,大量土石滑落至國一汐止路段南下車道,造成數日交通瓶頸,一場天災坍方攤出基隆人交通的夢魘。
首先,若大家仍有記憶,在2010年4月25日也曾在國道三號基隆七堵段發生坍塌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此次相鄰不遠的汐止路段再次發生天災意外,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似應在邊坡管理上精進,透過先進儀器監控,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其次,一場意外造成北北基整體往來交通癱瘓,翻開地圖檢視,不難發現基隆市的各主要生活區屬於輻射狀分布,座落於西北方的基隆主要仰賴國道三號進出台北市,市中心與東南方的生活區則由國道一號輔以台五線、新台五線兩平面道路支撐起基隆至台北間路網。遂當本次坍方地位居要塞位置,整體基隆對外交通全數中斷。因此可謂一場坍方攤出基隆人的交通需求。
再論事故現場,該地點十分接近原汐止收費站站址,如果您跟筆者一樣是基隆人,相信您也會有跟我一樣的共鳴,該點的交通界線猶如北基間下雨氣候界線般,屢屢經過該路段除了下雨就是塞車!原因並非因為下雨,而是該路段北上車道數在汐止收費站移除多年後,始終就無良善設計,甚至以槽化線再區隔,讓多車道匯集至兩線道,即便基隆至五堵段開放路肩,也無法完全紓解!
若檢視南下路段,因該路段屬於國一以及國三分流處,假日經常因為等待進入國五車流回堵,致使影響汐止系統交流道之正常運作。又同上,原汐止收費站車道數突增突減之設計,且路旁又有腳踏車道之路標景點(類似麥克風造型景點)設計,造成用路人分心,經常上下班尖峰時間產生事故,這或許又是坍方所無法一窺的交通問題,但卻是長期以來存在且被忽視之問題。
有些民眾或是媒體就會聯想到基隆捷運之問題,然回到前述,基隆捷運如何提供並建構輻射狀生活圈民眾便利交通網(如公車轉運系統、轉乘方案吸引),或許是必須優先克服的課題。否則基隆捷運建好後,目標客群與現行台鐵客群無異,充其量爲分流效果,興建效益將打折扣。
眾人常言「北北基生活圈」,的確在「居住」、「生活」、「教育」、「工作環境」上可如此定義,但「交通」問題猶如兩個世界。政府鮮少對基隆之對外交通予以妥善規劃,尤其當新北汐止生活圈漸漸蔓延至南基隆(五堵、百福、七堵)之際,建議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應藉此機會重新檢討現行汐止交流道之設計以及汐止以北路段之設計構思(如開闢增加替代道路、拓寬或高架延伸),雖以交通管理之觀點,交通需求不易永遠滿足,但至少先從交通安全為出發點改善,續以改善車流瓶頸為目標。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