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六月30日起,為了擺脫行人地獄惡名,立法院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34條》修正正式生效;此次修正條例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時,必須保有三公尺間距(約一個車道寬),違反者可處以新台幣1,200~6,000元罰鍰,強化並提倡人車互相禮讓文化!
回溯規範制定時,政府本擬實施更強勢的「行人穿越道有行人即全停讓」,礙於民意的聲浪以及實際實施後未規劃完整配套,退而以三公尺作為標準。但撇開政府改劃重點在「三公尺(約等於一個車道寬)」,似乎大家都忘了重點應回歸「禮讓」,汽機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本就應「停等」外加「加倍注意」兩項基本準則,而「讓」才是安全之本的精髓!
每每看到社群媒體討論道路禮讓,總會引發駕駛人族群與行人族群互相筆戰叫囂。但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行人就是個「人」,如同生活中一樣米養百樣人,更遑論老者、幼者、行動不便人士,難道駕駛人面對白目低頭族過馬路,即便令人深感可惡,可以有權決定讓與不讓嗎?
台灣的交通環境裡只有「我」,沒有「他人」,這是台灣交通不安全的根源。「同理心」告訴我們,開車的時候要讓行人,當行人走在行穿線上也要注意小心快步通過。絕不是說車要停讓行人時,去檢討行人不好好走路,這跟常見違停被開罰單時就抱怨為何別人違停不開,就衝著我來一樣,少了自省能力的台灣人,交通不只不安全,還塞!還亂!不塞也亂!又塞又亂!人家談「讓」,我們就斤斤計較著有沒有「三公尺」,未來可想見一線員警執法勢必面臨民眾「三公尺」的爭執。
執法數日後,雖仍見部份駕駛人心存僥倖心態,想搶個「三公尺」,當然也見到了改變;然而免不了仍有糟糕的行人(如低頭族),但我們並不樂見人們透過社群媒體去誇大、醜化、攻訐任一駕駛族群或是行人族群,反倒是期待透過長期的強力執法、取締後,養成民眾的習慣,尤其當教育宣導失靈後,支持執法最後一步棋!
如同大家現在騎機車戴安全帽的好習慣,當初不也是從零開始,政府再怎麼宣導、民眾仍我行我素不理!在諸多騎士犧牲後,政府強力執法多年後,不但透過戴安全帽的習慣提升機車族的騎乘安全,也大幅降低健保在機車傷亡事故的財力耗損。
基此,實施《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34條》只是開始,政府不要只有三分鐘熱度,執法取締應列為未來警政署與道安單位的業務重點,所謂「亂世用重典」,支持永續執法,同時建立不分族群用路人的「開車禮貌心運動」。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