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論壇社論 : 大眾運輸支付思維轉個彎 發展觀光潛力無窮

交通論壇文章   |   10 8 月, 2023   |   posted by 交通論壇總主筆

台灣捷運在三大都會區已成為民眾生活的好夥伴,其支付方式不外乎繞著「悠遊卡」或是「一卡通」兩大支付族群,政府也費盡心力整合兩大系統商的使用普及率,然自台灣票證發展之初,即以兩大系統商輔以I cash或其他主流市場儲值功能卡片為目標,雖在台灣已習慣成自然,但似乎在各捷運系統的支付,我們可以再往前邁進。

首先,以加拿大溫哥華Skytrain案例為例,旅客可以直接使用全球各大品牌Visa、Master、American Express 非接觸式信用卡直接支付,雖對比使用當地Skytrain卡片Compass費用高些,但對於溫哥華外來旅遊客而言,第一可免除購票語言隔閡,第二使用便利性也大增,也具備國際通用之誘因。

反觀台灣,各大銀行爭相發行具備悠遊卡或是一卡通功能的信用卡,獲取發卡量。雖悠遊卡公司或一卡通公司賺到了授權費用,但實質上是一種從台灣看天下,壟斷獨家之思維,對推動國際背包客旅遊,產生一定的不便,大眾運輸也無法從中牟利或吸引旅客搭乘。尤其,在信用卡公司有向商家收取使用手續費的前提下,國際間其實已轉趨轉嫁消費者的新觀念後,使用信用卡支付價格墊高,未嘗不可?國內高雄捷運及桃園捷運(含機場捷運)已有前述實體信用卡付款機制,全台運量最大的台北捷運系統以及台中捷運系統據悉今年度也規畫跟上,擺脫信用卡綁定之作法,改以非接觸式感應信用卡功能取代之。

再轉向國人最愛的日本,東京地鐵最受旅客歡迎的為西瓜卡(Suica),日前已推出以App支付,將實體卡轉為虛擬卡,直接透過手機RFID的支付,並輔以Applepay、Googlepay等結合,也是一種避開機台購票,國際旅客旅行前可先行下載做功課的好方法。台灣悠遊卡公司雖也有推出悠遊付之APP,但似知名度仍未開,須持續推廣。另目前國內捷運普遍多屬具悠遊卡或一卡通功能信用卡,或是手機採用感應信用卡(如Apple Pay、google pay)支付,僅高雄捷運以及桃園捷運開放具感應功能的實體信用卡予旅客使用。以推動觀光思維,既已有開放手機感應信用卡之功能,何不再積極轉個彎,做大旅客市場,以感應式信用卡支付或手機APP支付提升「國際旅客」便利度? 期待台北捷運以及台中捷運陸續今年度跟進,當然,如果悠遊卡能比照西瓜卡大力推廣,觀念小小變革,將轉變台灣自由行國際旅客的來台意願與接受度。

再者,近來大眾運輸推動定額月票,以支付方式而言,目前政府仍困於TPASS定額概念之作法。筆者建議不仿再進一步推動一日票之概念,當支付工具付到一日票金額時,等同於當日支付上限,後續搭車金額即為免費之作法,英國倫敦地鐵即效仿此法,但此法僅建議應用於一日票,若使用於月票機制,各地捷運收入恐再降低。惟在各地都要捷運,各地也紛紛大喊捷運經營虧損的同時,如何反應每年物價、合理逐年調升票價升,輔以場站聯合開發開源,方為各地捷運系統永續經營之道。

期待國內大眾運輸支付再提升,昇華智慧化運輸系統(ITS)應用極致,與時俱進跟上使用者的需求,拋開既有觀念的束縛!

****************************************************************************************************************************************

交通論壇徵稿:

交通論壇為所有關心交通政策、交通安全教育等人的專業園地,歡迎各方人士投稿本論壇。

每篇稿件建議字數約1,500~2,000字,一經採用本會將致送稿酬。本論壇具審閱刪改權,三日未見刊登請自行處理,不另通知。

來稿請寄transportforumtw@gmail.com,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若用筆名投稿請告知)、身分證字號、職業、電話、銀行帳戶和通訊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