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論壇
01 5 月 , 2022
台鐵工會因質疑政府改革台鐵朝公司化之作法,發動五一勞動節長假消極抗爭,以不加班方式集體休假,雖稱不上「罷工」,但如同交通部提出因應方案「類火車」,這樣的「類罷工」在現今疫情嚴峻、旅客需求較低情勢下,衝擊應不致如承平時期般大,但勢必影響區域性通勤旅客之便利性。
11 4 月 , 2022
近期國內缺電、供電問題引發關注,再者隨國際燃油價格持續攀升以及全球吹起淨零碳排放之風潮,對於運輸產業進一步的聯想,相信就是炙手可熱的電動車發展。電動車隨著特斯拉(Tesla)的市場開拓,在台灣或許尚未完全普及,但在歐美等國,電動車的影響已非同日而語。近來國內鴻海集團亦摩拳擦掌公告電動車新產品,似乎也揭開了電動車在國內的序曲。
14 3 月 , 2022
去年(2021年)11月日籍作家田中美帆一篇因台日知名作家陳柔縉車禍過世,重評台灣交通安全之文,引發民眾熱議軒然大波。事隔約莫半年,針對外籍友人的指正,政府交通管理單位應正視道路環境的改善,尤其田中女士提出的台日兩地人口總數對照死傷人數比較,令人汗顏,有待全民一起努力。
13 2 月 , 2022
去年底美商安達產物、美聯保險代理人未經保險局許可,於台灣虎航及華信航空兩家航空官網上販售旅遊平安險,兩家公司遭政府分別處以600萬及140萬元罰鍰,並且禁止銷售。
29 12 月 , 2021
隨著知名藝人宋少卿第三次酒後駕車遭移送且擦撞計程車事件,另高雄黃姓男子三度酒駕、撞飛一家四口,造成母親送醫不治、女兒重傷事件。在兩案都屬多次累犯之情況下,已見酒後駕車事件在疫情期間日漸猖獗,此次總算獲得社會大眾的關注。
25 12 月 , 2021
阿羅哈客運公司本月吹熄燈號,無獨有偶長期耕耘雲林縣的日統客運公司續宣布停駛斗六、四湖、北港、民雄往台北的四條路線,公路汽車客運業儼然成為疫情重災戶,在現今國道客運受疫情影響僅恢復約六成載客人數的窘境下,國道客運業者心事誰人知?
31 10 月 , 2021
海蝴蝶 (新北市)
騎乘腳踏車上路,是現代環保意識高漲國家的普遍共識。台灣也不落人後,Youbike的租借站遍地開花,但是腳踏車的交通規則界線模糊,綠燈時作為車輛,保持直行;紅燈時搖身一變,變做行人也繼續向前行(hiòng-tsiân kiânn)的不在少數。銀髮族悠閒自得地,把大馬路騎出牧童趕羊的步調;年輕人馮迪索上身,耳機一塞,在車陣中衝鋒陷陣、上演玩命關頭的真實場景,往往令人看了不禁捏一把冷汗。
30 10 月 , 2021
甘芝萁 (桃園市)
「登登登」俊中的LINE不斷傳來訊息,在週五上班日的下午,這樣的現象是稀鬆平常,得忙著和客戶聯繫、忙著回應主管進度、忙著和同事確認細節,時不時還有銀行、電商的廣告訊息,一邊告訴你優惠利率貸款專案,一邊提供你五倍券買3C促銷資訊...
29 10 月 , 2021
杜永泰 (台南市)
交通安全之良窳,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指標,攸關國民生命財產安全至鉅,其重要性可見一般。惟因國內交通環境相較國外各大城市更顯得複雜,而且都會路口間距短,機車與汽車使用比例也很高,因此容易衍生許多交通事故的潛在風險。因此,民眾對於交通設施便利性及安全性的需求極高,「交通安全」已然成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新顯學,唯有讓大眾「行」得安全,才能提高幸福感,甚至提升國家與城市競爭力。